一场战斗消灭了七个步兵师,还缴获了四十门山炮。为什么这些战利品大多是“玩具”呢?
抗日战争结束后,国民党军队接收了超过100万日军的武器装备,其中包含了许多火炮。此外,国民党军队还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援助武器,并且自身原有的武器装备中,火炮的数量也相当可观。
当时,国民党军队除了独立的炮兵部队外,在步兵军或整编师级别上,通常会配备炮兵营。其中,精锐嫡系部队使用的是美制榴弹炮营,一般部队则使用野炮营,而一些杂牌部队则配备山炮营。
在步兵师或整编旅里,通常都会有一个炮兵营。除了那些装备不全的部队可能没有外,中央军特别是核心部队,几乎都配备了炮兵营。
那时候,国民党的炮兵部队一般由三个连组成,共有十二门炮。这些炮中,最新型的是美国制造的75毫米山炮,而主力是日本制造的75毫米山炮,还有一些不同型号的75毫米山炮作为补充。
相比国民党军当时的火炮数量,我军的山野榴炮就少得多。
在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,华中野战军的炮兵力量非常有限。整个野战军只有一个炮兵团,而这个团下面只有四个炮兵连。每个连队只有一门山炮,而且这四门炮的型号还不一样。
刚开始的时候,火炮数量不多,炮兵的力量也不够强大。
在大型正规战斗,特别是攻坚战中,炮兵的作用非常重要,尤其是山野榴弹炮这类武器。因此,我军在战斗中非常重视缴获敌方的火炮,并利用这些缴获的火炮来增强和扩充自己的炮兵部队。
经过苏中战役、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的胜利,华东我军缴获了100多门山野榴炮,大大增强了炮兵实力。
所以当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时,已经具备条件组建专门的特种兵部队,用来集中使用大型的榴弹炮和野战炮。而在主要的战斗部队中,则分配了一些山炮,以此增强步兵部队的攻击力。
当时,华野迅速组建了9个野战纵队,但要想给每个纵队和师配齐山炮,还是不够用的。
就在这个时候,华东野战军赢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。
莱芜战役是一场著名的战斗,当时王耀武将军曾说过:“五万多头猪,三天也抓不完。”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。
在这一战中,华东野战军消灭了国民党军的第46军(整编第46师)的新19师、第175师、第188师;第73军的第15师、第77师、第193师;以及第12军的新36师大部分,共歼灭、俘虏和伤敌约56000人。
在这场战役中,华野一共缴获了40门山炮。
大家可能觉得奇怪,之前不是说国民党军的师属炮兵营应该有12门炮吗?那为什么歼灭了7个师的敌人,只缴获了不到一半数量的火炮呢?
这个问题,第73军的军长韩浚给出了答案。
韩浚后来在回忆中提到,当时他们部队的很多车辆和骡马还留在后方,没有带到山东战场上,导致运输能力不足。另外,考虑到华东地区的我军缺少重型武器,火力可能不强,也没有装甲车和坚固的防御工事,所以他们没有携带很多山炮和战防炮。
以山炮的情况来看,每个师的山炮营只有2门炮。因此,第73军下的3个师,总共就带了18门山炮。
特别要提的是,第73军装备的是美国的武器,他们用的山炮也是轻巧且高效的美国75毫米山炮。
第46军的情况和第73军差不多,山地作战携带火炮确实也不轻松,所以该军大概也只带了18门山炮。
第46军是广西的军队,也是当时保留的三个军之一。他们在抗战后期留在广西,得到了不少美国援助的武器,所以他们带出来的山炮主要是美国产的。
两支军队各自带了18门大炮,加起来一共是36门。可是,问题来了,为什么说还差4门炮呢?这4门炮到底去哪儿了呢?
还有一支部队是第12军的新36师,这个师是由原来的伪军改编的。他们在防守吐丝口镇时,配备了一个师属山炮连。
这条线路可能已经满员了,正好能补上缺少的四门炮;虽然后来这支部队突围了,但是山炮难以带走,而且突围的一部分后来也被消灭了,所以山炮肯定被收缴了。
这些炮可能就是日本产的了,美国造的肯定不会发给这样的部队。
因此,莱芜战役缴获的40门山炮中,绝大多数都是美械“好玩意儿”。
这些火炮可以组建几个完整的直属炮兵营,大大增强了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的力量。
文中提到的主要是山炮的收缴,但实际上,华东地区的我军还缴获了许多其他武器,比如大量的美式步枪和冲锋枪,以及各种迫击炮。
从1947年起,很多华东野战军的部队配备了美国制造的武器装备,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。
正规炒股配资网,茂林资管配资,股赢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